随着一线城市拟开征住房保有税的消息频传,方案据说已经上报国务院。面对高房价带来的蜗居、群居、社会矛盾加大、经济风险上升等困境,面对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指责,此举已经被视为打击投机、遏制房价上涨的最有力武器。但是,住房保有税真的能抑制高房价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分析住房保有税的两个特点:
第一,针对保有环节征税。
如果开征住房保有税,或者更具实质意义的物业税,那么,可以视为国内房地产税收制度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主要针对增值环节(土地出让、开发、销售)征税转向主要针对保有环节征税。而做出这种重大转向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房地产的价值来源主渠道从开发环节转移至维护环节。
由于中国目前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进程也未结束,大城市中对住房的新增需求仍然是刚性而持续的。这决定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房地产行业税收的仍将主要来自增值环节,而非保有环节。虽然经过近20年房地产市场化进程,大城市已经拥有了庞大的房地产存量资源,客观上具备了开征住房保有税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能成为开征这一税种的充分理由。
第二,针对消费群体征税。
税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调节收入分配,均衡收入差距。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销售及转让等环节,其中房地产开发商被作为重要的征税主体。如果开征住房保有税,则意味着住房的消费者(买者或卖者)成为征税主体,意味着征税对象发生重大变化。
而房地产行业被公认为暴利行业之一,对其征税合乎逻辑道义。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开征住房保有税相当于让其每年再多交1万元左右的物业费。当然,如果让通过住房投资获益的卖方承担的话,这一税种也似乎具备一定的逻辑和道义。但是,当前国内大城市的住房市场总体上仍然处于卖方市场,作为甲方的卖方完全有可能将这一税种转嫁到作为乙方的买方头上,通过提高房屋销售价格的方法。这相当于让最终的买方承担了卖方持有房屋的成本。
然而在国外,物业税从来不是作为遏制房价的政策手段,而是城市化后期政府稳定税收的重要工具。我们当然也不能希冀住房保有税的出台,能够大幅打压房价。只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没有结束,只要住房市场仍然是卖方市场,无论出台住房保有税还是物业税,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高房价问题,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推高住房市场价格.
本文来自湘潭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