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配加优惠,在“被熊市”的房地产市场成为诸多开发商的现实选择。这其中最为高端的“配置”之一便是两年前曾被广为运用的“无理由退房”,这一配置的再现引发京城一片哗然,有舆论认为这是开启降价潮的信号,而更实际的评价则是,开发商在老项目的后期开盘中面临定价困局而不得已为之。
引用高举降价大旗的绿地集团张玉良的话:促销方法体现在老项目是进行各种方式的优惠、提高产品品质;体现在新项目则是低于周边价开盘。的确,新项目欲在淡市中破局相对简单,低开便可奏效。但对于老项目,情形则如登青云梯时发现原本陡然上升的台阶骤然消失,仰望则大门封闭,回首则云雾难测,如何把握好“优惠与提高产品品质”实施的度着实太难,绿地自身也迎来“退房潮”便是佐证。
老项目若采用直接降价的确直白简单,然而,万科2008年的屡试屡痛犹然在目,在住宅产品投资属性不变的前提下,没有业主期望自己多年血汗所注出现跳楼价。增加配置、提高品质是提升产品价值与性价比的关键之一,然而,在社会舆论几乎一致以价论房的背景下,增配总没有降价有效。
由此我们不难引出广泛存在于社会民众中的一大矛盾:一方面,有诸多民众疾呼买不起房,高房价会压垮年轻一代,期望房价大跌;另一方面,在住房私有化率超过8成的中国,多数人并不期望自己的住宅降价,其中不少人是期盼自己想买却买不起的房子降价,或是别人买了的房子降价。
这种看似尴尬的矛盾,源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奉行的“精英主义”和改革开放前积淀已久如今正不断滋长的“民粹主义”文化间的难以调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倡导的是精英主义,它成为多年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在造就光辉背后,也出现了结构性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分化严重。由此可见,一方面,过度推崇财富精英主义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但若过度推崇民粹主义,回归平均主义,也会影响和谐安定。
中央政府在着力推动社会财富分配方面的改革,正是为了调和这一矛盾。落实到地产层面,增加公租房供给便是极佳印证。由此可见,指望房地产市场全面暴跌乃至崩盘缺乏广泛民意,而通过增加以公租房为代表的无产权保障房的供给,可以缓和民粹主义滋长,毕竟,既然需求的是保障就不该苛求投资。针对于目前的房价,适度调整当属必然,但跳楼式的狂跌对于社会的危害恐怕更大。
由此,要实现楼市真正的价格调整,一方面考验的是开发商降价的决心和勇气,让增配与降价并存,给购房人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也考验着精英群体的承受力,而相关法规也应加以明晰,这才是实现楼市软着陆的要害。
更多房产新闻请进湘潭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