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许多地区通过改造得以旧貌换新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让人叹息痛心的情况。在一些城市,似乎是不大拆,就不足以体现“改”,不建建高楼和别墅,就不足以体现“造”,以致于很多城市历史文化遗留,都成了“改造”对象,甚至是荡然无存。比如,在广州珠江边上存在了900多年,有着“岭南周庄”之称的猎德村,2007年之后就彻底地消失在城市改造之中了,只留下一个过往的名字。
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城市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不同时代的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然而,中国的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商业化这条路上似乎已经走得太远,记忆中的古城正与人们越来越远。
而很多国外城市却不是这样。比如法国巴黎,对老城区,不但制定了民居保护区及相关法规,在保护区内,老屋老街还享有名胜古迹的待遇。维修老屋必须获得政府批准,而房主也会得到政府的补贴。巴黎人总是骄傲地说:“巴黎到处是工地,不是建新的,而是维修旧的。”当然,我们有些城市也做得比较好,比如哈萨克自治州,比如丽江市。
其实,在城市改造中,当太多的旧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灰飞烟灭,这不仅会使许多历史文化失去“记忆”,也会使太多的有形财富化为灰烬,实在令人痛心。要知道,“旧城”在某种程度就是城市的名片、精神、灵魂和文脉。因此,对旧城进行改造,要努力避免出现让人痛心的现象。当然,这需要执政者的长远目光和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智慧。
更多房产新闻请进湘潭房产网(http://xt.fangyuan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