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国家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可能给土地市场带来的变化以及开发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太平洋集团、太平洋商业地产开发董事长章启光。
记者:您如何评价当前的调控政策?
章启光:房价和地价都是市场推波助澜造成的,说明市场的确是有这么多需求。有一部分人手里有钱,放在银行利率太低,投资股市风险太大,购置不动产起码可以保证每年有些稳定收益,所以很多人想买房子,或者想把原来的小房子换成大房子,这就是刚性需求。其实影响房价的是住房的供应和需求,影响土地价格的则是土地的供应和需求。房价和地价是由两个不同的供需层面决定的。如果以人为的方式去压抑这种需求,作用也只是暂时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土地实施行政定价或行政限价,那么势必也得对房价实施限价。当然我也不赞成土地价格飙升得那么高,最终老百姓买不起房子也不是长久之道。
记者:您认为抑制地王、打击囤地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章启光:土地供求结构性矛盾是我国房地产市场顽疾之一,经过投机者的炒作后房价比地价涨幅更高,如此循环往复。而我在新加坡考察时发现,他们目前的监管和调控模式与我们有类似之处,他们的土地同样属于国有,但是他们会提供很多的廉租房。
最近这些年来我国房价一直在涨,关键在于房地产市场成了货币泡沫的宣泄口,但是显然国家也不允许热钱外流。而部分国企、央企拥有庞大的现金流,它们进入市场把土地价格炒到那么高,这没有完全尽到企业所背负的社会责任。应该利用它们的资金争取多建设一些廉租房提供给大众。在德国,据我所知政府也不鼓励老百姓和企业拿钱去买房子或者去投资炒地。我建议政府应该持一种开放和长远的目光,多盖一些廉租房。
记者:有人认为大幅增加保障房用地比例,会导致商品房用地供应不足,从而造成地价、房价进一步上涨。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章启光:政府所关心的是老百姓有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住所,或者会不会将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交给银行还住房贷款。而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需要一个可以安居的房子,这个是肯定的,只是很多人原来住廉租房,现在想换一个稍好一点的,但是国家大量供应廉租房,可能会造成另一种局面的供不应求。还是应先满足绝大多数老百姓这种居住的需求。作为一个优良的服务商,企业应给消费者一个权利的保障,这一点就显得很重要。
记者:您如何评价北京土地新政“综合测评”这种招标方式?
章启光:在台湾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竞标过程中也是通过综合各方面的指数,而不是“高价者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认为土地在出让环节,应该先考核企业以往的开发项目是不是很成功,以判断由谁来开发品质能达到最好。
记者:对企业而言,此时拿地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章启光:从目前的地价走势可以看出,很多开发商对于未来的房价走势并不十分看好。至于下跌幅度,有人说是10%,有人说是30%甚至40%,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觉得都言之尚早,我相信市场最终会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企业无论任何时候拿地都不应该强取,不能为了跟人竞争而去拿高价地,应该冷静分析土地市场。有很多开发商是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每年需要一定业绩,而且很多人都在看这个业绩,所以可能会出现为了业绩而拿地,这是不理性也不科学的。
本文来自湘潭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