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房产网1月17日讯 “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对象”……在马年到来之际,一个个“马上体”的新年愿望在网上晾晒。其中,马上有房,成为不少年轻刚需置业者的新年奋斗目标。对于首次置业的年轻人来说,买房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除了要准备充分的银子外,还要学习各种房产知识,以免被售楼小姐们给忽悠了。

在买房过程中涉及的各种 “面积”,不仅对于买房新手是个必修课,同时作为久经考验的购房老手同样需要时时注意。请先补补 “面积”这堂课,为今年买房作好充分的准备吧。
所谓的“赠送面积”本来就是你的
“赠送”这个词,对于消费者总是充满着诱惑力,尤其是出现在房地产销售的时候, “赠送”这个看似免费的饽饽也是打动了无数消费者的心,让大家加快出手购买房子。最近几年来,房产市场上的高赠送率产品非常多,少则赠送几平方米,多则赠送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而且这些赠送面积通常可改多一个甚至几个房间,所以看上去性价比颇高,吸引了众多购房者为此买单。
执法人员调查发现,房地产开发商在销售中普遍存在将阳台、露台、飘窗等拿来 “送人情”,名曰“赠送面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 “赠送面积”并非是真的赠送,很多楼盘所宣传的赠送面积大部分是国家规定不计面积的,这些面积本来就是购房业主所有。根据国家标准 《房产测量规范》的规定,房产面积测算时阳台、露台、飘窗等只能算半面积或者不算面积。一般情况下,入户花园以及没有封闭的阳台算一半面积;地下室净高满2.2米算面积,低于2.2米不算面积;飘窗分为凸窗和落地飘窗两种,凸窗是不落地的,不算面积,落地飘窗净高高于2.2米要算面积,低于2.2米不算面积。
专业人士表示,所谓 “赠送面积”,其建筑成本已经被分摊进了房价,对于 “赠送面积”,购房者应理性对待,根据自己的住房实际需求去衡量,再决定是否要购买。如果产品设计合理,开发商 “赠送”面积能被合理使用;但如果只是冲着 “赠送”而出手,一旦户型设计不合理,就会增加购房者后期装修成本,甚至造成使用不便,那就得不偿失了。
公摊面积并非越小越好
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的简称,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本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在很多购房者看来,公摊率越低,意味着得房率越高,使用面积越多。其实不然,买房时除了要考虑使用面积之外,更应考虑楼盘居住的舒适度。一些楼盘为了提升楼盘的居住品质,设计了明亮的电梯厅、宽敞的公用空间等等,但相应的分摊面积加大,户型使用率降低。另一些楼盘为了缩减公摊系数,缩减公用面积,就意味着楼盘相应附加功能的减少、居住档次的降低。如果购房者过分地追求低公摊,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楼盘品质。
公摊面积的大小与建筑类型、配套等因素有关,因此公摊面积需要在一个综合平衡的区间,因此并不是越小越好。公摊过高虽然会损失住宅面积,甚至要多花钱,但过低的公摊也意味着配套公共设施规模的缩减,而这样必然会影响住宅品质。一般来说,越高层的住宅,物业配套设施越多,房屋的公摊面积也就越大。大部分带电梯的高层住宅项目公摊面积多在18%~25%之间;一些老旧的楼梯房的公摊面积相对小一些,在10%~15%之间;而别墅项目中的独栋别墅没有公摊,联排别墅有少量的公摊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