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房产网3月21日讯 2013年,宋女士话费63万元,在河东湖湘公园附近购买了一套126平方米的房子,实际使用面积95.5平方米。而宋女士的同学陈女士,在板塘铺附近也买了一套新房子,总价48万元,面积126平方米,可实际使用面积却有115平方米。
宋女士有些纳闷,房产证上同样是126平方米的房子,同样是电梯房,抛开房屋总价不说,为什么到手的实际使用面积,与老同学的却相差近10平方米呢?
其实,宋女士纳闷的也就是得房率的问题。所谓“得房率”,就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各家楼盘的得房率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多层住宅的得房率在85-90%之间,小高层住宅的得房率在80-85%,高层的得房率相对较低,一般在75-80%,酒店式公寓则更低。
不同类型楼盘得房率不尽相同
业内人士介绍说,不同类型的楼盘公摊面积所占比例不同,其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说,建筑形态是板楼还是塔楼、电梯等配套设施的多寡等等。一般情况下,楼层越高,楼层结构越复杂,公摊比例也就越高。
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建筑形式是塔楼还是板楼。如果是南北通透户型的板楼,得房率通常在80%以上,户型因为方正也容易充分利用。多层住宅的话,还能省了电梯、供水设备间等公共部位。
而塔楼结构可实现一梯多户高容积率,但得房率通常仅为75%,因为除了电梯井、配电机房等都算作公摊外,一层多户的设计形式也导致空间难以有效利用。
除了建筑形态不同,有些开发商会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得房率,在不额外增加公摊的程度上,从户内设计方面尽量扩大使用面积,撒手锏就是半封闭阳台和大飘窗。
针对,宋女士的疑问,业内人士沈先生说“宋女士购买的是高档小区,小区内会所,游泳池、人工湖、广场等一应俱全,而入户大堂、两梯两户的设计,也相应提高了单元户型的公摊面积;而陈女士所置业的小区,只是一个中档住宅小区。配备只有简单的绿化,所以公摊面积相对低一些。”
得房率并非越高越好
很多购房者认为房子的得房率越高越好,这也不完全正确。南京民用建筑设计院建筑师陶丹丹介绍说,得房率往往跟小区的相关配套联系在一起,楼梯的宽度、公共走道、电梯的数量等,如果得房率特别高,只能说明房屋的配套不太好。得房率多高最合适,这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方面:小区内的配套公用设施以及套型本身。
小区配套在地块开发的时候有规划控制文本,这个控制文本给出了这个小区需要配套的最低面积比率(如社区用房、物业用房、物业经营用房等),开发商在应对这个比率的时候有自己的对策,有些开发商想开发一个档次高、配套齐、舒适的小区,就会做比较大的会所、休闲等公用的建筑,这些面积肯定超过规划控制的低限,最终这个小区总的住宅面积占的比率可能会略低一些,公摊的会高一些,但是小区整体档次高了、品质提升了,一样是好楼盘。
“开发商赚钱的思路不一样,有些不想做太多社区用房,就会把这部分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会所、休闲等空间也不会考虑,最终这个楼盘虽然符合规范,得房率也高,但是没什么品质、档次不高。”
另外,业内人士提醒,对于套型本身也不能盲目强调得房率,要看套型设计得是否合理,有些套型的得房率虽然高,但是进深很大,有很多走廊、暗间等,这个得房率就高得没什么意义了。
等房率影响的是自己所购置住宅的使用面积,衡量着一套住宅在使用中的舒适度。但在对于得房率的数值大小进行选择时,不应该片面的一味选择高数值,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地进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