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房产网4月8日讯 拼报班多少、拼是否名校、拼拿奖多少,有多少还未是父母的人信誓旦旦要让孩子轻松成长,可是当了父母之后也加入这曾经不以为然的拼xx一族。
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现如今也成了父母们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筹码之一。为了让孩子不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父母们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学校附近的房产。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小学入读名校,提前很久就开始张罗买学区房。折腾半年下来傻眼了:原以为只要冲着有名校的楼盘去购买一套住宅就一定能读上名校,发现事实并不是。“有些楼盘只在某个时间段有入读名校指标,但现在没了;有些曾经宣传有小学、中学名校的楼盘,现在业主只有读中学的指标,小学已经没有入读指标了”。其实,像这样对学区房购买有误区的购房者不在少数。
陷阱一:文字游戏眼花缭乱
王先生的女儿今年才三岁,但志在送孩子读名校的她早已有买套学区房的打算。但令王先生犯难的是,不少楼盘宣传中称“毗邻××名校”、“周边分布××校”,销售人员也拿附近有名校为项目贴金,但这类房子究竟算不算学区房?
王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很多楼盘尽管与名校相邻,甚至是一街之隔,却未必一定是该校的学区房,购房者在买房之前应提前咨询相关教育部门、居委会,查询该项目的学区是如何划分的,别被开发商的文字游戏弄得晕头转向,草率地买了房。
陷阱二:引进名校成联合办学
未雨绸缪的曹先生在结婚时就买下一套名校学区房作为婚房。虽然价格稍高,但曹先生还是义无反顾地下了单。
但曹先生没想到,房子到手后,开发商却变了卦。原先信誓旦旦承诺引进的名校分校,与名校本部一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教学,最后却变成了开发商原来配建的中小学和名校联合办学。而这样的联合办学实质只是原有的普通学校挂着名校的名头,学生却不能享受到名校的教育资源。也就是说,曹先生花了大价钱,最后孩子却读的只是戴着名校帽子的普通学校。
对此,法律专家建议,业主可以通过收集开发商的书面承诺,宣传内容等,来证明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故意误导、欺诈行为以进行维权。购房者在买房之前,一定要留个心眼,尽量要求开发商将有关承诺写进合同,而不是听取销售人员的片面之词,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陷阱三:户口和学籍成拦路虎
是不是购买二手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这也未必。
二手房买家要留心两个问题:第一,卖方的户口是否已经及时迁出,一般而言,学校要满足落户和入住两个条件才能报名,如果卖方的户口不及时迁出,则会影响到买方的正常入户,孩子的入学时间也得不到保障;其次,根据一户一名额原则,购房者应先到相关部门查询该户的学籍有没有被占用,如果原房主的子女仍在用这套房的名额上学,买方的子女依然没有资格入学。有的名校甚至规定学区房要等上一个孩子毕业几年后才能再进一个,千万要注意。
如何购买准学区房, 小编支招胜券在握:
1.购买二手学区房时,购房者除了要注意房屋手续是否齐全、房屋产权是否明晰等相关注意事项,还要落实房子是否在学区之内,学区有无变化。提醒广大购房者,离学校近的房子不一定是学区房,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做好所购房屋户籍状况查询的工作,并在签订的合同中就户口迁出等予以明确约定。
2.购买新建商品房时,购房者不要轻信开发商宣传单页上关于“学区房”的相关信息,一些开发商虽然在宣传单页上宣传的是名校学区房,但合同里却不会注明学区房相关条款。
(1)如果您要购买二手学区房,建议不宜太早,最好在孩子上学之前1—3年之内购买,因为学区房的划定范围每年都会有所调整。
(2)如果单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购买学区房,建议不要买太大的房子,因为在孩子上完学之后,多数家长会选择把房子转手卖出去,一般来说,面积小的房子会更好卖。
(3)如果您购买的学区房是期房,开发商承诺将来会有学校,可要求开发商对于能上何所名校做出书面形式的明示。书面形式包括:合同条款、宣传单(可视为合同附件)、书面承诺等,购房者可收集好这些凭据,一旦发生纠纷才能在法律上得到支持。
3.购房者在购买学区房时,一定要去学校或者教育局网站查询,落实好自己购买的房子是否在学校的学区范围内,以免落入学区房陷阱。
4.从开发商角度来看,购房者应该怎样避免学区房陷阱,选择学区房?开发商表示,一是要选择学校,最好是已经开学的或者已经确定下来要开学的。二是要确定所买地块的房屋能不能上所宣传的学校。三是要确定学校性质是公立还是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