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房产网6月10日讯 炎炎夏季,骄阳似火,酷暑难熬,这严重影响了广大购房者的看房、买房热情。因为这样的天气原因,买房者通常不太愿意跑东跑西地看房买房,也就让夏季相对地成了购房的淡季。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正是因为夏季带来的高温,购房者更加关注楼盘的清凉指数,炎热的天气,大家都希望出门有一片阴凉。因此,在买房过程中,越来越多购房者注重居住环境,很多楼盘也都愈发重视对园林绿化的塑造,小区绿因素和水景也就成了市民购房看重的方面之一。
夏季虽热,但也是看房选房的好时机。业内人士认为,夏季购房者除了关心房间通风隔热的情况外,更应该看重“绿因素”。
购房者难抵“绿色诱惑”
高效率的生活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对自然、对绿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看到小区园林绿色满布,想不动心都难啊。”李女士说她看中一套房子,楼盘销售人员接待她的时候,带她围绕小区园林转了转,小树林、人工湖让李女士感觉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李女士称,她现在住的房子,社区内基本没有绿化可言,由于地处闹市区,每天一出门就是满眼的人流和成排的商铺,这让她感觉太过吵闹。“之前去过朋友家,是一个靠山的小区,里面绿化很好,晚上出门就感觉很凉快,很舒服。”李女士说,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再买房的话一定要买套“清凉”的房子,“环境好,园林精细的楼盘,如果价格合适我就果断出手。”
有这样想法的不只是李女士,面对气温的逐渐升高,不少市民认为,居住环境自然的清凉,比利用制冷设备制造的清凉,不仅能节省电费,对人体身心健康也要有益得多。对于购房者来说,绿化率的提升是一种回归自然,追求生活品质的多元化置业层次的提升,尤其是夏日,绿化率对购房者的吸引更具“诱惑力”。
房企更加注重“造绿”
现在,不少楼盘越来越看重“绿化率”。综观目前的湘潭楼市,绿化率超过30%的项目并不少见,不论是城市中心项目还是郊区项目,纷纷以园林、绿化等作为卖点,“苏式园林绿化”、“法式风情园林”、“欧式园林的代表”等口号在楼盘宣传中屡见不鲜。绿色楼市越来越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大亮点。
业内人士指出,以往购房者对于楼盘的品质、园林绿化、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意识淡薄,要求相对低,开发商不需要大量的策划与包装,楼盘便可轻松卖掉。现在开发商注重绿化景观营造,甚至将“实景”概念引入营销,对于房企来说,提高绿化率,其实也是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满足购房者不断变动的多元化置业理念。
有销售人员表示,同一个小区,有实力的购房者总是愿意选择景观视野更好的楼层和朝向。而对于不同的小区,同样的购房者则总是愿意为楼盘内的更为精致的绿色园林买单。酷暑季节中,房企如果能把握住购房者对绿化环境、景观的需求心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更多的市场。
绿因素有硬指标
在购房过程中还有一项指标是你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绿地率。但是很多购房者反映,不少售楼部楼书上表明的是“绿化率”。楼书上写的“绿化率”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衡量小区绿化程度更为准确、也更有法律效力的“绿地率”,购房者一般接触不到。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你家的露天停车场是预制砖缝植草的,在“绿化率”中是全算绿化面积的;而在“绿地率”中,就只能算十分之一的绿地面积了。
绿地率是指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在计算时,要求距建筑外土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此外,还有几种情况也属不能计入绿地率的绿化面积,如地下车库、化粪池,这些设施的地表覆土一般达不到3米的深度,也就是说在上面种植的大型乔木成活率较低,所以计算绿地率时不能计入。绿化覆盖率是指绿化垂直投影面积和小区用地的比率。树的影子、露天停车场可以中间种草的方砖都可算入绿化覆盖率,大致长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绿化,所以绿化覆盖率一般要比绿地率高一些,能做到60%以上。
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法规,长草的地方并不一定都能算作绿地,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即使是级别最低的零散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也要求宽度不少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该用地范围内绿化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0%(含水面),至少要有1/3的绿地面积要能常年受到直接日照,并要增设部分休闲娱乐设施。
根据有关规定,凡符合规划标准的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且要保证居住区内人均2平方米,居住小区人均1平方米的规模。
据了解,在商品房规划备案、竣工综合验收中,绿地率都是必备指标之一,竣工验收中的绿化验收,就包括检查工程绿地率是否和规划的一致。“也就是说,只要小区能通过竣工验收,就意味着开发商没有在最初规划的‘绿地率’上缺斤短两。”但同时,小区绿地率具体是多少,开发商一般不会主动告知购房者,也不一定写入购房合同,需要购房者自己询问或是到规划部门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