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范围
湘潭高新区位于湘潭市河东,北以芙蓉路-吉安路-板塘乡乡界为界,西至建设南路,南抵书院路-湘潭二大桥引线-湘江,东至株洲界,辖板塘乡、双马镇,总用地面积46.79平方公里。
湘潭市国家高新区调整后开发区域图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
三、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分析高新区自身的资源禀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建设以创新科技孵化为竞争力、以光机电一体化为核心技术的绿色产业聚集地;以良好山水资源为依托、以绿色基础设施为特色的国家高新技术生态城;以中心城区紧密互动为优势、以土地集约利用为拉动方式的高品质城市化增长核,构筑“产业高地、科研领地、交通要地和宜居福地”。
(二)发展规模
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20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5.4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6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2.9平方公里;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30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8.5平方公里。
四、产业发展规划——绿色产业、科技新城
(一)发展定位
以“自主创新”为竞争力,以“光机电一体化”为核心技术,以制造业服务化为策略,使高新区成为长株潭区域集创新、生产、运营为一体的示范性高新技术综合园区。
(二)发展目标
湘潭高新区建成后,生产总值预计至少可达到6500亿元,可提供就业机会24.15万个。第二、第三产业比,按生产总值为58%︰42%;按就业为40%︰60%。
(三)产业构成
建立“3+1”主导产业发展格局:
1、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光机电一体化关键零组件
2、钢材深加工:产品差异化+制造业服务化
3、现代制造业:技术优势+战略性产业车用电子
4、生产性服务业:大型物流+工业技术研究院+城市化
五、整体布局——内聚外扩、弹性拓展
(一)规划结构
通过对高新区城市功能进行梳理,使高新区由现状分散的工业布局模式走向现代科技新城,更好的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发挥,规划结构为“一心、一带、两轴、四片”的布局形式。
“一心”指在迅达大道以北、东二环以东、板马路以西规划形成集科研、孵化、总部办公、商业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一带”,是以湘江为依托的湘江生态风光带,开发建设成为整个湘潭市的旅游、休闲、高档居住及物流等为主的带状片区。“两轴”指迅达大道和东二环两条城市发展轴。“四片”,主要包括中部产业区、西部协调区、北部协调区和东部协调区四片区。
规划结构图
(二)用地布局
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各类功能用地的构成比例,提高土地集约用地水平。
1、居住用地:由月华、岳塘、核心、沿江四个居住组团构成,用地面积737.23公顷。新建茶园、板塘、德馨、双马、国强、五一、五新、月华八个安置区,规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二处。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东二环、迅达大道为综合服务轴,打造东方红南广场商贸金融中心和高新区总部办公科研孵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城际铁、岳塘、滨江休闲度假、产业研发及旅游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节点。至规划期末,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451.28公顷。
3、工业用地:分为四个工业组团。西部工业园是以风能发电为引领的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南部工业园以燃气具、运输装备等现代制造业为主;北部工业园重点发展精品钢材深加工产业;东部工业园以企业加速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至规划期末,工业用地共889.11公顷。
4、物流用地:结合铁牛埠港区(二期)、火车货运站场,规划两个物流园区,总用地面积247.59公顷。
5、近期保留德国工业园和双马工业园迅达大道沿线的工业用地性质,远期调整为综合用地。
总体布局规划图
六、综合交通规划——内联外接、复合利用
通过各层次交通网络的构筑和交通设施的配置,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对外交通
1、铁路:加强湘黔铁路综合服务建设,保留湘钢、电机、电厂三条铁路专用线。建设长株潭城际铁,预留长夏高速铁通道及站场。
2、公路:通过京珠高速公路及“三纵三横”对外联系通道,分别与长沙、株洲及其他地区建立直接相通的多层次交通通道。
3、水运:建设铁牛埠港区(二期)4个2000t级泊位。
4、航空:利用京珠高速公路建立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便捷联系。
5、枢纽站场:建立汽车东站、城际铁与都市铁、公交、出租车于一体的两个客运零换乘枢纽,建设火车东站货运枢纽。
(二)城市道路系统
1、规划高新区形成“三横两纵”的骨架路网结构,构建“九纵九横”的主干路网体系。
三横:东站南路、迅达大道、滨江大道。
两纵:吉安路、东二环。
九横:板塘八号路、东站北路、东站南路、霞光东路、芙蓉东路-芙蓉中路、晓塘东路、书院东路、河东大道及板霞路。
九纵:建设南路、月华南路、双拥南路、吉安路、茶园路、青年路、板塘十一号路-双马一号路、板塘七号路-板马路、板马路及科技路。
综合交通规划图
2、规划互通式、分离式、渠化平面、展宽式平面、右进右出等多种道路交叉口形式。快速路与主干路建立13处互通式立交,铁路与道路、道路与京珠高速设置25处分离式立交,滨江大道与二大桥、五大桥以匝道连接。
道路交叉口形式规划图
(三)慢行交通
结合公园、水系、景观道路设置慢行系统,在重要交通节点、换乘枢纽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构筑高新区慢行交通体系。
(四)公共交通
根据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高新区公共交通由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公交支干网络、一般线路四个层次构成。
规划沿建设南路—芙蓉东路—板马路设置轨道交通一号线,北接九华高铁站、长沙地铁1号线,东至株洲;沿双拥南路设置轨道交通二号线,北接羊牯赤马片区,南至湘潭县城区。公交专用道采用“一横两纵”布局,沿迅达大道、吉安路、东二环设置。
公共交通规划图
(五)货运交通
结合湘潭市货运通道规划及高新区物流分布情况,高新区货运交通规划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设置:
1、内部货运通道:由青年路、阳塘路组成;
2、对外货运通道:通过东站南路、书院东路、迅达大道快速进入东二环或者京珠高速公路;
3、水上货运通道:采取水陆联运方式,通过湘江铁牛埠港区(二期)通江达海。
货运交通规划图
七、绿化系统规划——绿带连珠、翠锦环城
结合现状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通过环境打造和提升,布局六处城市公园,即滨江公园、望江公园、能源公园、板塘公园、法华山森林公园和红旗水库森林公园,同时,依托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形成高新区生态“绿带”,加强高压走廊及铁路防护绿地建设,总体形成“一带一环六园”的绿化结构体系。
绿地系统规划图
八、景观风貌规划——显山露水、疏林通脉
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人、城市空间和建筑有机融合为主旨进行构建,通过打造各城市片区特色风貌特点,塑造丰富生动、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构成 “一带、二轴、五区、多节点”的新区风貌特色。同时依托湘江岸线功能,规划生产、生活、生态防护、旅游四种特色风貌景观。
景观风貌规划图
九、专项规划
(一)给水工程
近期利用市三水厂对园区供水,远期规划从四水厂引一条D N 1 2 0 0给水主干管沿阳塘路、青年路铺设至高新区,实现环状供水。
给水工程规划图
(二)排水工程
依据湘潭河东地区排水规划,高新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分四个区,分别经铁牛埠污水泵站和龙头坝污水泵站提升至河东污水处理厂和昭山污水处理厂。雨水依据城市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对王家晒、胡家坝、向家坝、新电厂、严家港排水沟渠进行合理的疏浚、护砌,对鸟坝垅、向家坝、新电厂、严家港排渍泵站进行扩容。
雨水工程规划图
(三)电力工程
将现状凌乱的高压线整合至大型高压走廊廊道,从茶园变自西向东,经电厂,往北至荷塘变,形成200米宽的高压走廊。保留220KV茶园变和110KV双马变,改造110KV野鸭坡变,新建220kv月华变、110kv板塘、向家塘、国强和岳塘变。
电力工程规划图
(四)环境保护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原则,将高新区划分为不同的环境功能区,确定大气、水环境、声环境及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目标,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逐步取缔石灰厂、华新水泥厂,限制湘潭电厂用地规模再扩大。
(五)规划还对通信、燃气、环卫、综合防灾、地下空间等进行了科学统筹安排。
环境保护规划图
十、近期建设规划
根据湘潭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实施“1234工程”,近期重点建设东方红南广场科技孵化园;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精品钢材深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铁牛埠港口及铁路货站打造两大物流园区;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青年路、书院路、霞光路等市政设施和“5+1”生活安置区,使高新区产业初具规模,生活环境得到完善。
近期建设规划图
现予公示,公示期从2012年3月27日至2012年4月27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湘潭市城乡规划局反映,联系电话:5825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