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房产新政的实施,各地房价普遍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对这次力度空前的重拳,不同的利益主体心态不一,众多无房者期待新政能让他们看到买房的希望,而被新政闪了腰的投资者和改善型住房购买者则纷纷喊冤。轮到开发商的反应,任志强在其博客发表万言书直陈房地产新政是“行政干预”“计划手段”,而且指出新政“治标不治本”,“可以满足短期的政策目标要求,但却无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病人高烧40度时,没有一个医生会不先想办法退烧。当市场短期内的非理性上涨可能将行业和整个经济拖到一个危险境地时,政府很难坐等市场的长效政策慢慢起作用,此时,治标之策就是必然选择。
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显著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最近一周,一线城市成交量出现全面下挫,杭州跌幅最大,环比下跌72.55%。10个重点监测的城市中,9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4个一线城市的成交量也是全面下跌,深圳下跌64%、北京下跌45%、上海下跌38%、广州下跌2%。
综上可知,这次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有力的抑制房价的过快不合理的快速增长,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治标效果。然而治标往往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成交量虽然下降了,但房价并没有降下来,如何根治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首先我们得了解房地产的属性
房地产有两种属性:居住和投资,在这两者之中,保证“居者有其屋”是本,而人们用财富收入投资房地产进行保值增值是次要的价值,是“末”。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这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但在非正常的市场条件下,这二者会产生冲突,投资和投机的需求推高房价,就会抑制和剥夺人们居者有其屋的权利,此时就需要政府出面,将倒置的本末纠正过来。
接着就要对症下药
1、增大供地量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有需求,特别是当今中国的经济活动依旧处于向中心城市聚集的状态下,一线城市的住房需求非常强烈,对于这么巨大的需求,供给还远远不够。”
2、宏观经济调控
房价普遍快速地上涨看似是房地产问题,实际上从根本上说,反映了宏观经济存在问题,即货币量投入过多,消费者手里有着大量资金,加之实体经济又没有完全彻底恢复,进而形成一种变相的通货膨胀。
3、调整GDP模式
房地产行业的成长固然可以拉动GDP和就业,但这只是经济逻辑下的小道理,对政府来说,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些小道理,更多的还是从政治的高度考虑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道理。现在的大道理是,高昂的房价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摧毁了城市中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一代的信心。当他们在一年前还勉强可以够着房价时,他们还对未来抱有希望。而当一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基本无望购房时,这种挫败感对这一代人的自信是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当诸多一线城市白领开始酝酿返乡潮时,我们已能够看到这种绝望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最后是加快房地产改革
房地产市场发展到目前局面,是诸多制度缺失的结果,要治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还民以居住权利,就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根本改革,包括对土地财政的改革、实现城乡土地同权、建立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等。
“配合调控措施,加快进行对房地产市场深层次的改革,进而形成全面合理的制度,才是根治房价急涨急跌现象出现的根本手段。”某房产专家接受房源365网采访时说。
我们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只有把两者和谐起来才能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发展。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湘潭房产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