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十条”出台一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出现交易量骤跌、二手房大量抛盘、房价停止上涨乃至开始下降的局面。对这次力度空前的重拳,不同的利益主体心态不一,众多无房者期待新政能让他们看到买房的希望,而被新政闪了腰的投资者和改善型住房购买者则纷纷喊冤。轮到开发商的反应,任志强在其博客发表万言书直陈房地产新政是“行政干预”“计划手段”,而且指出新政“治标不治本”,“可以满足短期的政策目标要求,但却无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任志强的话从房地产行业本身来看是正确的,“新国十条”中的确很多措施是非市场手段,是行政干预,是在治标。但我们知道,在病人高烧40度时,没有一个医生会不先想办法退烧。当市场短期内的非理性上涨可能将行业和整个经济拖到一个危险境地时,政府很难坐等市场的长效政策慢慢起作用,此时,治标之策就是必然选择。
要分析“治标”和“治本”这两种政策,就要知道什么是“本”。房地产的两种属性是居住和投资,在这两者之中,保证“居者有其屋”是本,而人们用财富收入投资房地产进行保值增值是次要的价值,是“末”。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这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但在非正常的市场条件下,这二者会产生冲突,投资和投机的需求推高房价,就会抑制和剥夺人们居者有其屋的权利,此时就需要政府出面,将倒置的本末纠正过来。
在经济逻辑之外,政府要更多地考虑政治逻辑。房地产行业的成长固然可以拉动GDP和就业,但这只是经济逻辑下的小道理,对政府来说,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些小道理,更多的还是从政治的高度考虑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道理。现在的大道理是,高昂的房价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摧毁了城市中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一代的信心。当他们在一年前还勉强可以够着房价时,他们还对未来抱有希望。而当一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基本无望购房时,这种挫败感对这一代人的自信是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当诸多一线城市白领开始酝酿返乡潮时,我们已能够看到这种绝望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而这种绝望情绪的蔓延,一方面是对整个社会稳定的威胁,另一方面也将对国民的创造力造成打击。这是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是站在政治高度上的大道理。大道理要管小道理,当经济层面的小道理威胁到民生与政治层面上的大道理时,小道理就不得不让路。这也是国务院房地产新政下如此大决心的根本原因。
而房地产市场发展到目前局面,是诸多制度缺失的结果,要治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还民以居住权利,就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根本改革,包括对土地财政的改革、实现城乡土地同权、建立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等。这些“治本”之策需要相当长时间来梳理、论证、试点推出和陆续实施,在此之前,政府需要确保房地产市场不能因短期非理性上涨而崩盘,继而将整体经济拖下水。此时,非市场的行政手段和适度刹车就是必然,而采用非常手段,其实是在为上述更长效的“治本之策”争取时间。
本文来自湘潭房地产门户湘潭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