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之道
自2001年自立门户,特别是2004年国家推行土地“招拍挂”以后,任志强的看家本领——“趟地”受到了制约。在新的舞台上如何发掘企业的商业价值,达到一个商人的成功,成为任志强和华远不得不面临的全新课题。
从海润国际公寓到昆仑公寓和九都会项目,华远地产选择了精品住宅路线,但是在北京拿地愈发困难,任志强也开始在国内一些二线城市和商业地产领域寻求机会,以在建、拟建的西安君城项目和长沙金外滩为代表的住宅、商业配套项目,将成为华远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在最近五年高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资本运作和土地储备,成为企业谋求成功的两个制高点。华远地产与华润分手之后的二次创业中,任志强自称“没有从政府手中获得过一寸划拨或直接立项的土地”,除了一块土地是用挂牌方式获得,其他采用的都是合作或收购方式。
“万科想做全国最大的地产开发商,我追求的是股东回报最大化。”谈及事业和目标,任志强始终表情严肃。
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为了保证年年盈利,任志强不得不通过卖地或股权投资的方法补平账面。他找到了一个生意伙伴——潘石屹,两人因利益上的契合和彼此充分信任,也发展成了生活上的好朋友。
“我们有一个合同,是在当时抽完的烟盒纸上写的。还有一个40多亿元交易额的项目,是拿昆仑饭店午茶的菜单子写的,签上字。剩下就是律师的事,就那么三条五条,其他的规则都很清楚,交易很简单。”任志强对本刊记者说。
潘石屹手中的万通、SOHO尚都、北京公馆、建外SOHO等多个项目的土地,均由任志强负责“趟好地”,再出高价买来。生意上的步调一致,逐渐演变成公众面前的“双簧”——任潘斗嘴,甚至成了房地产行业论坛上经常上演的好戏。
戏中两位主角的风格却完全不同,在公众眼中,一个谨慎油滑,一个张扬好斗。潘石屹社会知名度同样很高,但没有任志强那么惹人争议,这也与SOHO中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定位上相得益彰。相较之下,任志强的“放炮”,更多时候则是个人智慧的迸发和性格气质的展示。
戏里戏外,任志强与潘石屹有着维护商业利益的共同底线。他们都在挑战中寻求自己的生存法则。
本文来自中证网
更多房产新闻请进湘潭房产网(http://xt.fangyuan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