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面临“两难”
统计数据显示,自房地产新政出台以来,一线核心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已大幅度下滑。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成交量环比分别下滑53%、54%、8%,同比分别下滑57%、68%、62%。不过,销量下降并没有带来价格明显下降,房地产进入了所谓的“价滞量跌”,似乎是逐渐回归理性的开始,这时为何有人呼吁调控退出呢?
“如果欧洲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取消、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多重因素叠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将会明显增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龚六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工业是反映经济增速的代表性指标。年初以来,中国工业增速从20.7%开始逐步回落,5月份回落至16.5%。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环比回落1.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滑,这是历史上同期最大的环比下跌幅度。被认为是最能真实反映经济状态的发电量,5月环比也回落2.3个百分点。去年以来,中国一直强调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前一段时间,无论是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密集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等的调控举措,都似乎发出了“宏观政策从紧”的信号。“但现在,从已公布的统计数据以及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因素来看,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仍是‘松’的基调。”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说,中国正面临严峻形势——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危险在加大,乐观的声音越来越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管理学院副教授蔡如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实体经济内生动力及“元气”还未充分恢复的情况下,虚拟经济的泡沫放大及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放大,加剧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而这将进一步刺激并诱发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实和潜在风险。